“端午安康”的来历

“门楣悬蒲艾”,人们将蒲艾挂在自家门上,走过路过,总是香的。菖蒲却鬼,艾草招福。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,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,端午的祝福有别于其他,人们互道一句“端午安康”,即是这节日里最贴心的问候。那么,都说端午要驱邪避瘟,到底驱的什么邪,避的什么瘟?


时逢“重五”,五是阳数,重五也有“极阳”之意。所谓“孤阳不生,独阴不长”,因而“端午”被认为是恶月中的恶日。五毒俱出,瘟鬼时行。并且人们还避“端五”忌讳,称之为“端午”。

纵观古今端午风俗,可将其分成两大类。一类是以祭祀龙神、英雄人物(主要是屈原)为内涵的风俗,用于这类风俗的吉祥物主要是起祭祀作用的龙舟、粽子等等。另一类则是以辟邪驱恶为内涵的风俗,这类风俗产生了一系列驱邪吉祥物,如五色丝、五瑞(菖蒲、艾草、石榴花、蒜头、龙船花)、雄黄酒、木兰汤、桃印、钟馗门神等等。


辟邪驱恶是人们对恶月、恶日、死亡日的抗争,其目的是化凶为吉,而祭祀龙神,英雄人物则也含祈求神灵保估、免除灾厄之意。

当家门前挂上艾草,吃着粽子时,你是否想过古往今来人们为了端午辟邪做过哪些努力呢?

  • 挂艾草、菖蒲:

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、菖蒲或石榴、胡蒜,都有其寓意。通常将挂艾草、菖蒲、榕枝用红纸绑成一束,然后插或悬在门上。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,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,插在门口可以避邪。

  • 喝雄黄酒:

相传屈原投江之后,百姓为了避免屈原尸体被江里的鱼龙所伤,一个老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入江里,说要药晕鱼龙。一会儿,水面果真浮起一条晕龙,龙须上还沾有一片衣襟。人们就把这条龙拉上岸,剥了皮,抽了筋,以解心头之恨。又用雄黄酒抹七窍,使那些毒蛇害虫不敢伤害像屈原一样心灵纯洁的孩子们。

  • 跳钟馗:

据说明万历年间就有此习俗。每年端午节都要“跳钟馗”,以求赐福镇宅,保佑平安。古时“嬉钟馗”是以木偶架在肩上嬉耍,后来发展到由人扮演钟馗,在村中巡游嬉耍。跳钟馗,先是五个头系白毛巾,身围红、紫、绿、灰、黄五色包肚,手持棍、叉、脚蹬软底绣鞋的邪恶小鬼,在锣鼓声中上场,绕两圈,摆开架势,呐喊逞威。

  • 佩香袋:

端午节除了吃粽子、绿豆糕外,悬挂“粽子香袋”“五彩香包”的习俗显得很特别,香袋做成各种图腾,有的香包中放有中草药,有祝福祝寿、防疫祛病、避瘟驱毒、企盼吉祥美好的内涵。

  • 避五毒:

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、恶日,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,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、禳解灾异的习俗。夏季天气燥热,人易生病,瘟疫也易流行;加上蛇虫繁殖,易咬伤人。

似乎发生在端午的故事都有点悲伤。比如伍子胥,因直谏而遭构陷,尸首在这日被夫差令人投进钱塘江。屈原在这日抱石投江,去殉那个香草无法挽救的时代,给文学史留下芳香悲壮的一页。

由于五月五日这个“恶日”最为人深恶痛绝,也最令人担心恐惧。除了上述的辟邪习俗,用于该日的辟邪驱恶的吉祥物也最为繁多,比如“五瑞”。“五瑞”指五种植物吉祥物。最初,人们在端午节以菖蒲、艾草辟邪驱恶,后来又加进榴花、蒜头、龙船花,合称“天中五瑞”。各地风俗不一,有的五瑞同时兼用;有的只用其中几种。